中国科学院北京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科学普及
北京东灵山科普基地​
作者: 北京森林站 更新时间: 2018-11-13

全球气候变化与暖温带森林生物多样性动态

北京东灵山科普基地



      全球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森林作为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不仅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还因为自身储存
和吸收大量碳而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森林与人类休戚相关。北京东灵山为小五台山余脉,属太行山系,地貌类型复杂多
样,保存着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和完好的山地天然植被。该区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植被群落结构相对复杂、生物多样性高,具有典型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北部亚带特色,是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次生林恢复和保护最完好的地区之一。中国科学院于 1990年在此设立了北京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 简称北京森林站) ) ,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CERN )成员。自建站以来,北京森林站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的多种山地生态系统类型为研究对象,基于长期定位观测、树木年轮分析和模型模拟等手段揭示了典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长期演变规律。与此同时,按照史密森热带研究所热带森林科学中心 ( ( CTFS) ) 大样地建设标准,北京森林站先后建立了5公顷( 2000 年)和 20 公顷暖温带落叶阔林动态监测样地( 2010 年),结合大量野外控制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东灵山地区植物、地表甲虫、啮齿类动物、外生菌根真菌等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并通过生态网络探索了植物- - 动物- - 微生物的互作网络在森林更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面临全球气候变化巨大的挑战,北京森林站在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于 2012 年建立“全球气候变化与暖温带森林生物多样性动态科普教育基地”,依赖强大的科研团体,宣传森林生态系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推进科普工作和提高科普水平。该基地以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生物多样性反应的历史、现状、未来情景为科普教育示范主题,主要面向北京地区的广大青少年和市民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科学内涵,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经济的联系;以东灵山地区为代表的暖温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教育展览,让广大青少年和众多的市民了解全球气候变化与暖温带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的反应,使人们认识到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变化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在试验区建立科普教育的设施,使青少年和普通民众通过这些设施的介绍和参观认识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的科学过程,教育青少年和民众了解生态科学、热爱生态和自然、加强他们对自然环境科学的兴趣,为我国生态保护环境事业培养潜在的人才。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bjf@cern.ac.cn TEL:010-62836957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